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

臺灣通史序



臺灣通史序_得分之鑰(北一)
屬於「考獻」之難
老成凋謝,莫可諮詢
巷議街譚,事多不實
屬於「徵文」之難
斷簡殘編,蒐羅匪易
郭公夏五,疑信相參
「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」意謂
創業之艱難
「夫史者,民族之精神,而人群之龜鑑也。」在強調
歷史的價值。
「國可滅而史不可滅」意謂
能滅他人之國而不能滅其歷史。
郢書燕說,猶存其名;晉乘楚杌,語多可採。」說明
保存史料的重要(史籍雖有不實,亦有保存之價值)。
「析疆增吏,正經界。」意謂
畫分行政區並加派官吏,釐正土地界域。
郭公夏五,疑信相參。」意謂
古書文字有脫落。

斷簡殘編,蒐羅匪易;郭公夏五,疑信相參。」指出
史料考證之不易(史料闕損,文字脫落,遂難取證於典籍史料)。
「老成凋謝,莫可咨詢;巷議街談,事多不實;則考獻難。」在感嘆
缺少熟悉掌故的耆老。
「重以改隸之際,兵馬倥傯,檔案俱失。」「改隸之際」指
臺灣割讓給日本時。
「兵馬倥傯,檔案俱失;私家收拾,半付祝融。」意謂
兵燹ㄒㄧㄢˇ之後,史料殘缺。
「欲取金匱石室之書,以成風雨名山之業。」「成風雨名山之業」屬於
立言。
「風雨名山之業」指
亂世不朽的著作。
「以管窺天,以蠡測海。」比喻
所見之小。
「發誓述作,兢兢業業,莫敢自遑。」「莫敢自遑」意謂
不敢偷惰懈怠。

「追懷先德,眷顧前途,若涉深淵,彌自儆惕。」是因為
身負承先啟後之責,是以戒慎恐懼(追念祖先恩德,戒慎恐懼)。
「惟仁惟孝,義勇奉公,以發揮種性;此則不佞之幟也。」「不佞之幟」意謂
不才的志向。
「婆娑之洋,美麗之島,我先王先民之景命,實式憑之。」意謂

臺灣是先王先民偉大使命依託之所在。
「婆娑之洋,美麗之島,我先王先民之景命,實式憑之。」文中「實式憑之」的「之」意指
婆娑之洋,美麗之島。
人、氏之事,闕而弗錄,竟以島夷海寇視之。」意謂舊志:
史觀偏狹。
「顧自海通以來,西力東漸,運會之趨,莫可阻遏。」所謂「莫可阻遏」之事為何
外交兵禍,相逼而來。
「草澤群雄,後先崛起,以下,輒起兵戎,喋血山河,藉言恢復,而舊志亦不備載也。」意謂舊志
未能詳記反的草莽英雄。
連雅堂謂修之史甚難,其原因包括
1.斷簡殘編,蒐羅匪易;郭公夏五,疑信相參
2.老成凋謝,莫可諮詢;巷議街談,事多不實
3.兵馬倥傯,檔案俱失;私家收拾,半付祝融
火神之意:回祿、丙丁、黎、祝融。
「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,以成風雨名山之業,而有所不可。」的主要原因是
兵馬倥傯,檔案俱失。
臺灣通史序文中:「洪惟我祖先,渡大海,入荒陬,以拓殖斯土,為子孫萬年之業者。」此句的呼應句為
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,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,至於今是賴。
「借代」:
「草澤」群雄:鄉野民間  
輒起「兵戎」:戰爭 
十「稔」之間:年
「名山」之業:藏書處 
半付「祝融」:火災。

作者的自稱:
(1) 此則「不佞」之幟也-----「不佞」為連橫自稱。 
(2) 問「君」何能爾,心遠地自偏-----「君」指陶淵明自己。
(3) 人知從「太守」遊而樂,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--「太守」指歐陽脩自己。
(4)「愚」以為宮中之事,悉以諮之-----「愚」指諸葛亮自己。
◎請找出錯別字:
(1)舊志誤繆,文采不彰,其所記載,僅棣有清一朝 
(2)是猶以管窺天,以篆測海,其被侑也亦巨矣 
(3)朱、林以下,輒啟兵戒,碟血山河,藉言恢復 
(4)洪惟我祖先,渡大海,入荒諏,以拓植斯土
(5) 諸志,雖有續修,侷促一偶,無關全局
(6)不敏,昭告神明,發誓述作,競競業業,莫敢自
解答:(1)繆→謬;棣→隸。(2)篆→蠡;侑→囿。(3)戒→戎;碟→喋。(4)諏→陬;植→殖(5) →隅(6) 競競→兢兢;惶→

成語解釋:
「開物成務」(開發各種物資,建立各種制度)
「開宗明義」(發端行事而說明其要領。)
「郢書燕說」(以訛傳訛)
「穿鑿附會」(以訛傳訛)
「兵馬倥傯」(兵荒馬亂,迫促匆忙)
「河清海晏」(喻太平盛世的景象)
「郭公夏五」(文字脫誤)
「魯魚亥豕」(字形相近而傳寫錯誤)
「臨淵履薄」(處境艱危須隨時戒備)
「履險如夷」(喻能安度險境)。

□□處填入適當的字詞:
「史書是前人的經驗實錄,可以作為吾人行為的□□。」
缺空的詞語可以是:
鑑戒、龜鑑、明鑑、明鏡。

「事非經過不知難,因此做任何事都應該□□□□才易成功。」
缺空的詞語可以是:
戰戰兢兢、兢兢業業、臨淵履冰。

「師心自用」:剛愎任性。
妄自菲薄」:隨意輕視自己。
通同字:
(1)篳路「藍縷」--襤褸
(2)巷議街「譚」--
(3)彌自「儆」惕--

同義詞
(1)雖有續修,「侷促」一隅,無關全局---「侷促」=(拘限) 
(2)草澤群雄,後先「崛起」---「崛起」=(起兵)
(3)「私家」收拾,半付祝融---「私家」=(個人)
(4)昭告神明,發誓「述作」---「述作」=(著作)。

注音:
以「蠡」測海 :ㄌㄧˊ
西力東「漸」:ㄐㄧㄢ
兵馬「倥傯」:ㄎㄨㄥˇ ㄗㄨㄥˇ
十「稔」之間:ㄖㄣˇ
鉅細「靡」遺:ㄇㄧˇ
入荒「陬」:ㄗㄡ
不「佞」之幟:ㄋㄧㄥˋ
婆「娑」之洋:ㄙㄨㄛ
其被「囿」也亦巨矣:ㄧㄡˋ
以立我「丕」基:ㄆㄧ
晉「乘」楚      :ㄕㄥˋ ㄨˋ


字義比較:
1)「是」()猶以管窺天/至於今「是」(無義)賴 
2)未有不「重」(重視)其史者也/「重」()以改隸之際 
3)「顧」(但是)自海通以來/眷「顧」()前途 
4)洪「惟」()我祖先/「惟」(無義)人惟孝 
5)「昭」(明白)告神明/無以「昭」(明白)示後人
6人「啟」(開)之/篳路藍縷,以「啟」(開闢)山林 
7)僅「隸」(屬也)有一朝/改「隸」(屬也)之際 
8)顧自海通以來,西力東「漸」(流入、浸入)/以為生事擾民,「漸」(事物發展的開端)不可長 
9臺灣「固」(本來)海上之荒島爾/顧修史「固」(本來)難,修之史更難。


注釋:
文采不彰:文詞不明暢優美。
二三「陳編」:老舊資料。
「運會」之趨:時運際會。
「喋血」山河:殺人極多,踏血而行。
「歃血」:古之盟者以血塗口旁以示信。歃,音ㄕㄚˋ
興土宜:因土地所宜,興辦各種農產事業。
郭公夏五:喻文字脫漏。
徵「文」難:典籍史料。
「老成」凋謝:年老而閱歷豐富的人。
兵馬「倥傯」:迫促匆忙的樣子。
風雨名山之業:亂世不朽的著作。


音譯外來語:
(1)臺灣舊有「福爾摩沙」(音譯外來語)之稱 
(2)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「浮屠」(音譯外來語)  
(3)多搭乘「巴士」(音譯外來語),可減少塞車時間 
(4)速食店的「漢堡」(音譯外來語)特餐,頗受歡迎

臺灣通史序 
(1)通貫古今各代的史書稱「通史」 
(2)連橫記臺灣史事,起自隋代,終於割讓,歷時一千二百九十年 
(3)序,是文體的一種,用以說明著作的旨趣及寫作動機、寫作經過等 
(4)本書仿正史體例(紀傳體),專記臺灣史事,共三十六卷
(臺灣通史非正史) 
(5)全書分四紀,二十四志、六十傳,凡八十八篇,表圖附焉。

連橫:
(1)號雅堂,又號劍花 
(2)其父曾購「臺灣府志」授之,後乃發憤撰「臺灣通史」 
(3)曾創日日新報於廈門,任職臺南新報於臺南,鼓吹革命 
(4)曾校訂有關臺灣著作三十八種,編為「雅堂叢刊」 
(5)民國成立曾任職清史館。

歷史:
(1)連橫以為歷史是民族的精神,人群之龜鑑 
(2)楚國的史書稱「檮杌」 
(3)晉國的史書稱「乘」 
(4)「春秋」是記載魯國的歷史 
(5)正史中的「史記」是通史,「漢書」是斷代史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